双孢蘑菇的一次发酵

本文主要侧重于讲双孢菇的一次发酵,有部分内容也通用于其他需要发酵 的菇类。
在双孢菇的种植过程中,一次发酵是最重要的基础,一次发酵如果严重出问题,二次发酵也挽救不了。很多书上和技术员经常说一次发酵做不好没事,二次发酵可以挽救,其实二次发酵能挽救的只有氨气重这一条,其他比如一次发酵腐熟度不够,严重厌氧发酵,都是二次发酵无法挽救的。腐熟度不够的培养料,很容易在播种后感染绿霉(木霉)或者青霉,特别是用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一定一定 一次发酵腐熟度要足够,发酵堆的中心温度要达到68℃以上,低于这个温度都会有感染绿霉的风险,低于65℃风险更大。而稻草和麦草的配方一次发酵的中心温度尽量也要在68℃以上,最好是72℃以上,这样发酵出来的料才比较正常。
在实际操作上一次发酵温度起不来,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导致:
一.厌氧发酵导致的料温不高。就是料堆空气进去过少,导致料中心厌氧发酵,而厌氧发酵的温度通常低于42℃的,而且第一第二次翻堆的时候明显看到料堆中心发黄发青而且有股恶臭味道就像旱厕的臭味,其实就是沼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味道,而且这个气体还相当毒,所以大家在翻堆作业的时候要小心,味道太浓的时候人要在上风口,以免出现人身事故。而在一次发酵后期,料中心就开始发黑,很多种植者就以为这样料腐熟了,其实这个料没腐熟,进去菇房(或者二次发酵隧道)后,二次发酵完播种后经常会出现菌丝吃料慢甚至不吃料,然后褐色石膏 地霉 盘菌一大堆杂菌上来了。如果料没那么黑的,比较黄色的,二次发酵播种后就特别容易感染绿霉(木霉)或者青霉。
产生厌氧发酵的主要原因是:
1.料堆太宽导致空气进不去料堆中心,这样料堆中心就厌氧了。以玉米芯配方为标准的话,料堆宽度夏天2米,冬天最冷的时候料堆宽度也不要超过3米,高度不限,以自然能堆多高就堆多高,有的人会说,那不是可以堆5米,其实已经告诉你底部不能超过2米,那么你堆高了底部肯定是越摊越宽超过2米宽度的。
2.或者料太细结构不好导致空气进不去料堆中心,这个一般会在玉米芯和杏鲍菇菌渣上出现,稻草麦草比较少出现。所以玉米芯发酵料和杏鲍菇菌渣发酵料一定要在一次翻堆后在料堆上打孔,打孔直径在6厘米左右,间距50厘米左右。

3.或者培养料太湿导致的,场地积水也会导致料底部太湿导致厌氧发酵。这里还要强调一个事情:用玉米芯堆垛发酵的,在翻堆后隔天发现料堆表面干掉的话千万千万不要再打水来保持表面湿润,这样会在料堆表面10厘米的地方形成水膜严重阻碍空气进入料堆,导致严重厌氧发酵!!!
4.还有就是粪草比例不对或者原料灰分过高导致料粘性过大,这个也是形成厌氧发酵的一个原因。所以采购原材料的时候一定不要买那种很多黏土的原料,特别是麦草稻草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5.场地泡料池或者废水回收池里的水没有做爆氧处理的话会导致整个场地微生物变化,产生大量厌氧菌,这样在发酵的时候就导致料堆正常菌群发展增殖不起来,导致严重的厌氧发酵,料很快严重发粘。
二.原料不够新鲜。已经霉变或者腐烂的培养料因为有大量其他有害微生物,或者是被微生物已经分解了,实际上相当于已经发酵过了当然温度起不来。而且,如果原料有大量青霉木霉的话,这个料你怎么发酵都无法高产的,而且在二潮菇的时候就会发现培养料开始发黑退菌丝。所以,采购原料一定要新鲜没有霉变。
三.原料含氮量不足。含氮量不足的培养料也会导致料温不高,所以牛粪或者鸡粪的质量一定要好,或者酌情添加一些高含氮物比如豆粕花生粕,但是不建议用菜籽粕或者棉籽粕,具体原因这边就不说了。
那么,做出好的一次发酵料的指标主要有这些:原料新鲜质量好,料堆宽度夏天2米,冬天3米,北方秋天2.5米,长度不限,高度自然。发酵料堆的中心温度不低于68℃。发酵完的培养料颜色要红褐色,也就是很像这个字的颜色。料的气味无酸臭味,只有氨臭味,如果开始有香甜味那么一次发酵有点偏腐熟了,有时候二次发酵的时候料温不容易起来。一次发酵完培养料含氮量不低于1.8%,灰分30%尽量在以内(目前国内原料采购有时候很难做到)。

一次发酵隧道第一次转仓麦草的颜色最少要像上图的颜色
还有很重要一点,一次发酵完成的培养料要及时上架进行二次发酵,如果2天内料没有上完要及时翻堆一次。培养料尽量在4天内上完架,最好是2天内上完。
本文主要是指堆垛式一次发酵的情况,如果有朋友需要交流一次发酵隧道的操作情况可以私下交流。
文中第二张图片由曹素敏老师提供。
佳兴食用菌——专业双孢菇菌种供应商,适合普通菇房及工厂化菇房使用。联系方式13615082058